华球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标准

发布时间:2018-05-2163573次浏览

糖尿病肾脏病也称为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疾病。

Mogensen将1型糖尿病的肾损害分为5期,一般认为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分期也能以此做参考。但二者进展不同,1型糖尿病约5年进展一期,2型糖尿病约3-4年进展一期。分期如下:

I期,肾小球高滤过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血糖控制后可以恢复。

II期,正常白蛋白尿期:平常尿白蛋白量正常,应激状态下(运动、发热等)尿蛋白排泄增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达30-300mg/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达20-200ug/min)。

III期,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又称为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期:呈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

IV期,临床糖尿病肾脏病期:尿常规化验尿蛋白阳性称为进入此期的标志。常于3-4年内发展至大量蛋白尿(大于或等于3.5g/d),临床出现肾病综合征。此期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血清肌酐开始升高。

V期,肾衰竭期:肾小球滤过率

相关推荐

防治糖尿病按摩如何做
按摩对于防治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局限。糖尿病的防治主要包括患者教育、自我血糖监测、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以及运动。1、患者的教育:要教导患者糖尿病基本的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教患者如何控制糖尿病,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帮助患者制定适合他本人的治疗。2、自我血糖的监测: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自我血糖的监测,尤其是在血糖不稳定时,应该多监测血糖,血糖稳定时可以减少监测的次数。3、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类的降糖药,这个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选择药品的种类。4、饮食控制:也是糖尿病患者的重中之重。可以适量食用五谷杂粮、豆类以及豆制品、低糖蔬菜、水果,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蜜饯、水果罐头。5、运动:糖尿病的患者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量的增加体力活动,有助于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降低脂肪率。
语音时长 01:27

2022-06-20

13620次收听

03:01
血糖6.3高吗
血糖6.3mmol/L,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空腹血糖6.3mmol/L,已经大于正常范围了,正常的空腹血糖是3.9到6.1mmol/L之间。如果大于6.1mmol/L,小于7.0mmol/L,诊断为空腹高血糖,则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对于孕妇来说,空腹血糖是3.9到5.1mmol/L之间,大于等于5.3mmol/L,则诊断为妊娠糖尿病。如果是餐后血糖6.3mmol/L,则是一个正常的血糖。因为餐后血糖正常值是3.9到7.8mmol/L之间。
酮体是怎么回事
酮体是肝脏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成分统称为酮体,所以酮体是脂肪的分解产物。在健康人体中少量的酮体,以78%的β-羟丁酸、20%的乙酰乙酸和2%的丙酮的比例,存在于血液当中。当肝脏内酮体产生的速度,超过肝外组织利用的速度的时候,血液酮体增加可以出现酮血症,过多的酮体从尿液排出形成酮尿。正常人进食糖类物质增多也不会导致酮体的增多,但是糖尿病患者是非常容易出现酮体阳性的,尤其是一型糖尿病,这是由于胰岛素水平的绝对缺乏有关。当然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在合并感染、应激等血糖控制很差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酮症发展为酮症酸中毒,可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较轻的酮症,可能没有不适的症状,但酮体累积持续加重,发展为酮症酸中毒的时候,就会出现像口渴、多饮、乏力、多尿,这些糖尿病症状加重的现象,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脱水的表现,以及钾、钠、氯电解质紊乱。所以对于酮症,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需要积极的干预治疗。对于普通人出现酮体的几率,是非常少见的。但部分人群像孕妇,可以出现尿酮的现象,但并不是真正的病理现象。
语音时长 02:34

2021-07-09

92860次收听

糖尿病人失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人失眠可能是由于糖尿病的病症在夜间发作影响到了患者的睡眠情况。但也有可能是糖尿病合并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导致身体出现疼痛难以入睡。如果合并有自主神经病变时,在夜间患者会有烦躁不安的情况,也会影响到患者出现失眠的现象。但患者出现失眠并不单单的是因为糖尿病,也有可能是焦虑、抑郁、精神压力过大、经常性熬夜等因素引起。但具体的原因,建议患者还是应到当地医院进行系统性的检查,能够根据检查的结果,明确的判断原发病因之后,针对原发病改善失眠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02

2021-05-10

92609次收听

胰岛素越来越低是怎么回事
通常情况下的胰岛素偏低多是由于胰岛的β细胞被破坏,从而导致体内胰岛素不足造成的。胰岛素水平低往往是见于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绝对下降,如果胰岛素水平越来越低说明胰岛β细胞破坏越来越多。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当胰脏内的胰岛素不足是就会出现血浆中胰岛素水平低、血糖升高,严重的还会引发糖尿病。像这种情况的话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情。因为就现在的医学来说的话目前糖尿病尚无根治的方法,不过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糖尿病要饮食清淡,禁忌油腻和甜食,平时适当增加运动锻炼。
语音时长 01:16

2021-04-19

83758次收听

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
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为7.0mmol/l以上,如果出现过于偏高等异常现象,就要检查是否存在有用药不合理的情况,特别是服用剂量过少和随意停药时最容易发生。同时与运动量减少和饮食不节制也有关系。若是清晨时空腹血糖值明显升高,就还有可能是苏木杰反应。
妊娠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妊娠糖尿病由于血糖的明显升高,对胎儿和母亲都具有很大的危害。会导致新生儿宫内发育的迟缓或者发育过快,对于新生儿会造成红细胞增多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增加。对母亲而,有可能导致怀孕的母亲产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甚至引起死亡,还会造成。另外,高血糖状态会使造成小孩早产、流产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也会造成孕妇宫内感染、出血等难产的风险增加。
语音时长 01:26

2019-05-30

57550次收听

02:27
糖尿病不能吃什么水果
对于糖尿病人,有些水果最好不吃。比如西瓜和葡萄。因为西瓜的含水量很高,相当于西瓜中的果糖充分溶解在水里,血糖会上升很快。而葡萄中本身含有的就是单糖葡萄糖,葡萄糖不需要经过人体的消化就能直接被人体吸收,所以吃完葡萄以后血糖会上升非常快。香蕉、腰果、开心果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应当按主食计算,如果吃了要适当减少相应量的主食,否则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就会超标,会间接造成血糖的升高。因此糖尿病人尽量减少对此等水果的饮食,在保证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可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
糖尿病的类型有哪些
在医学上主要将糖尿病分为4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一般人患上的都属于2型糖尿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每种病情的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03:04
糖尿病中医叫什么病
糖尿病在中医中称为“消渴病”,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主要表现是多饮、多食、多尿,其次还包括体重减轻,也就是常说的“三多一少”。一、上消在肺,病人主要表现为口渴。患者喝水较多,是正常人好几倍,甚至有些病人1分钟不饮水就渴的难受,饮水后仍然觉得口渴。中医认为是肺热、肺燥引起上消;二、中消在胃,主要表现为病人老饿。中医认为胃热、肺里有火时,会出现“消谷善饥”,即特别容易把吃进去的东西消化,出现老饿情况,属于胃火、胃热较重。胃在中医里属于中焦器官,叫中消;三、下消主要表现为小便频、尿量也比较多。
02:37
如何预防糖尿病
预防的时候都会提到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就是让人不得糖尿病。第二级预防,就是已经有了糖尿病,不出现并发症。临床上最常见的,尤其是到医院就诊的这些病人,就提到三级预防,就已经有并发症,我们使进展的速度减慢,这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三级预防。但实际上,我觉得一级预防的意义更大,就是使人不得糖尿病,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尤其对那些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他的家族里面有糖尿病人,因为只有他的父母是糖尿病人,他的子女显然是属于危险分子。如果是40岁以后,同时又有血压血脂的异常,体重又超重,活动量又偏小,把这一类归结于糖尿病的易感人群,或者是叫危险分子。一级预防,最主要的就是有危险因素的这些人群。通过后天的一些努力,使他不得糖尿病,这可能才是一级预防最主要的一些措施和目标。至于已经发现糖尿病以后,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使他尽量的少出现并发症,或者是出现并发症的时间更晚一些,或者是更轻一些,这可能是二级和三级预防最为主要的。
糖尿病饮食应控制总热能
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而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02:33
糖尿病病人低血糖怎么办
出现低血糖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闷、心慌、出冷汗,严重的病人肢体会出现抖动。首先需要测血糖,明确是否是真的低血糖,可以先喝液体饮料或吃含糖食物,迅速补充低血糖的症状。一般半小时会缓解。出冷汗、心悸的症状可能在血糖恢复一个小时后才会有明显的缓解。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
一些糖尿病人经常早上起来或者久坐起来的时候会感到头晕,特别是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情况更加明显。老年人出现头晕、眩晕,可千万别大意,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糖尿病会影响味觉吗
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如果影响了味觉神经,糖尿病患者就会出现味觉的改变。早于20世纪6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就有人对糖尿病患者的味觉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