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病理分类
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讲,临床所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包含很多病理类型,其病理学分类可以概括为非肿瘤性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其中的肿瘤性病变又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
1.非肿瘤性病变: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5%,下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胆固醇息肉:临床上发现了“胆囊息肉”之后选择手术切除胆囊的患者,术后经过病理学检查最终证明近7成的患者为这种胆固醇息肉。胆固醇的大量沉着是这类“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来自胆汁当中的高浓度过饱和状态的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业界一般认为这种胆固醇息肉其直径通常不会超过10mm,有的书中会说:胆固醇息肉直径小于10mm者占97%也是这层含意。相对来说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但是这只能说是一种大体趋势或叫做统计学上的特征,可以参考但不能拿来到具体某个患者身上作为确诊的依据,也就是说,不能仅凭多发这一点就断定是胆固醇息肉)。形态学上胆固醇息肉质脆蒂较细,易与黏膜分离,动态观察下变化较明显,通常给人一种错觉是前后若干次检查的结果互相矛盾,患者或后面的检查者常质疑前面检查的正确性。这一点较直径大小更有区别意义。镜下检查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其中含有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2.肿瘤性病变: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所占比例较小,经我们十余年大量病例观察,不足1%。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 2 胆囊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 3 胆囊息肉是怎样造成的
- 4 胆囊息肉怎么引起的
- 5 胆囊息肉怎么突然没有了
- 6 有胆囊息肉有哪些反应
- 7 什么是胆囊息肉
- 8 胆囊息肉是由什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