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球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衰治疗的几种选择

发布时间:2020-11-2056619次浏览

大家都知道治疗疾病一定要找对方法,对于心衰也是一样的,专家说只有最适合的方法,才有助于患者的恢复,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心衰治疗的几种选择,看看该如何治疗这种疾病比较好,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治疗心衰的方法:

(一)治疗原则

去除或限制基本病因、诱因。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以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阻止心室重塑,降低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二)一般治疗

包括病因治疗、休息镇静、控制水钠摄入。

(三)心衰的基本用药

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包括洋地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β-受体激动剂),近年来强调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慢性心衰是一个随着时间进展不断恶化的过程,而服用药物有助于延缓、遏止其进展。学者们根据心衰的不同进展阶段,将其进行了分级,每个级别又有相对应的推荐治疗药物。应引起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状态只能逐渐发展,而无法返回上一级,即无法从B、C甚至D级返回到A级,因而通过药物治疗延缓病情发展对于心衰患者格外重要。

有关治疗心衰的方法,大家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办法,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当然为确保大家的健康,大家还一定要积极咨询相关专家,以求得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关推荐

02:41
心衰怎么才能治好
急性心衰,通常需要住院治疗,积极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慢性心衰患者需要综合管理。药物是慢性心衰治疗的基础,如果没有禁忌证,指南建议尽早启动“新四联”治疗。此外,还可以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可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能需要采用非药物治疗手段,改善心功能,预防猝死。
02:23
老年人心衰怎么治疗
老年人心衰的治疗,应该首先对所有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的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在尚未造成心脏器质性改变前,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对于少数病因未明的疾病,如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等,也应早期积极干预,延缓疾病进展。消除诱因方面,常见的诱因为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应积极选用适当的抗感染治疗。药物治疗中,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中改善症状的基石。洋地黄类药物作为正性肌力药物的代表,用于治疗心衰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目前中成药物也有良好疗效。如临床常用药物心通颗粒,有提高心肌细胞耐缺氧能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功效,从而在根源上对抗心力衰竭。
心尖搏动的具体位置在哪
心脏是在不停的工作,舒张,收缩把血液泵到全身去,来满足组织器官血供的需求,心脏在收缩的时候心尖部会撞到心前区的胸壁,这时候在相应的部位,胸壁上可以看到看到向外的博动,这叫心尖的博动。一般的人都可以看到心尖博动位于胸骨左缘第5类间隙,在左锁骨中线就是交点内1cm-2cm,心尖搏动的范围一般不太大,一般大概2cm,距胸骨中线的距离,一般大概在7cm-9cm,但是也有的人看不出来像太胖的人或者女性,有时候心尖搏动就不是太明显,但是心尖博动还可以通过触诊,去感受心尖的博动,心尖的搏动如果在触诊的时候,可以感觉博动是不是增强博动的弥散是不是没有力气,就像如果有左室肥厚的时候,博动比较强是抬举样的波动。另外如果有心包粘连情况,有些时候这种情况出现了博动,往往还有特殊的表现,所以可以通过心尖的博动,来反映心脏的情况,当然,如果心脏有扩大,心尖的博动就会向左下移位,像有心衰的病人心脏是扩大的,这时候心尖的博动就向左下移位,如果是非常瘦的病人心尖的博动,因为心脏是垂位的状态,心尖博动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可能就是位于更下一个肋间隙。
语音时长 02:36

2021-07-09

63257次收听

心衰出汗是病情加重吗
心衰患者经常会出汗,属于较为常见的症状,并不能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病情加重。因为心衰时心脏的射血分数降低,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外周的供血不足。容易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这些都会导致出汗。如果患者不仅出汗明显,并且浑身湿冷、呼吸较为困难,而且经常咳嗽,则属于病情加重的表现,需要高度重视。一般来讲,心衰主要分为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其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呼吸困难。同时,患者还会出现疲乏无力、失眠、咳嗽咳血等系列症状,而对于右心衰竭的患者而言,会感觉到上腹部胀满。想要判断疾病的程度,一定要通过具体的症状以及诊断综合判断。
语音时长 01:05

2021-04-22

85944次收听

心脏肥大心衰能治吗
心脏肥大心衰的患者虽然不能达到治愈的目标,但是可以使用药物来延缓病情的进程。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药物包括有贝那普利、美托洛尔等,能有效缓解患者血管紧张,预防左室重构。如果是因为高血压而导致出现心脏肥大的患者,需要及时就诊,通过综合判断给予治疗。建议在治疗过程中控制好血压,首选ARB类的降压药物,延缓疾病的发展。相对而言,如果是围生期心肌病患者或是酒精性心肌病在治疗之后预后更好。最后,除了口服药物之外,患者日常还要保持出入量不平衡,即排出的尿容量要比摄入的水量高300毫升左右。
语音时长 01:07

2021-04-22

87879次收听

心衰常用的检查方法
心衰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疾病,当患者出现一些可疑症状时一定要及时治疗这样才可以帮助自己尽快好起来,据专家介绍说这是病得发病率是很高的,下边给大家介绍一下心衰常用的检查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衰用什么药物
治疗心衰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以及ACEI、ARB、醛固醇受体拮抗剂等RAAS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力药等药物。在应用药物治疗心衰时,要注意谨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更为安全,以免影响到治疗疗效。
严重心衰病人能活多久
严重心衰病人能够活多久具有不确定性,无法准确判断,患者寿命一般在3~8年左右。患者自身体质治疗方法选择以及治疗期间护理情况,都会影响到严重心衰患者的具体生存周期。因此严重心衰病人能活多久要根据多方面的因素而定。
怎样确诊心衰
心衰的诊断,首先应明确有哪些能引起心衰的危险因素或疾病,然后再通过临床特征、相关检查等指标综合判断。心衰有基础疾病或其他危险因素。几乎所有的心脏疾病都出现心衰,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因素如长期没有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以出现心衰。心衰患者有活动后的呼吸困难,严重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活动耐量下降甚至不能从事任何活动,还出现水肿、腹水、肝大等症状。在辅助检查方面,心脏超声检查可明确评估心脏结构和心脏各个腔室大小、室壁厚度以及心脏活动时的舒缩功能,是诊断心衰的重要指标之一;化验血B型利钠肽即BNP,也是诊断心衰的重要指标。其他检查指标如心电图、平板运动心电图、胸片、心脏放射性核素检查等,也有助于心衰的诊断。另外,还应根据心衰患者活动受限的具体情况判断心脏功能的分级。
语音时长 02:00

2020-02-19

57317次收听

心衰患者拔牙的注意事项
事实上,心衰患者倘若在疾病的稳定期,是可以进行拔牙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倘若患者经常吃一些抗血栓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以及华法林等等,需要先咨询内科医生;倘若患者伴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心脏病,那么拔牙前需要服用消炎药。
01:24
心衰患者怎么样评判中医治疗的疗效
心衰病人治疗的疗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判:第一,看患者体力是否改善;第二,患者水肿是否减退;第三,患者晚上是否可以平卧睡觉,这都是评判心衰治疗的疗效指标。因为心衰患者通常都有非常严重的体力问题,比如气短乏力,属于中医气虚的范围;有些病人会有水肿,也有些病人表现为活动耐量非常低,有些病人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能平卧,分别的属于中医的气虚、水肿;有的病人怕冷,属于阳虚。所以很容易评判中医治疗心衰,中医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非常有帮助。
02:15
心衰的治疗
心衰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上、医疗手段上、外科治疗上和药物改善等各个方面。第一,在生活方式上,注意避免暴饮暴食,过多饮水,食盐摄入过多,即低盐饮食。第二,在医疗手段上,首先治疗原发病,分析心衰的原因。心肌缺血,冠心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需要服用扩血管药物,用支架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第三,在外科治疗上,包括心脏辅助装置帮助患者心脏往外摄血,心脏移植。第四,心衰的药物治疗是基础。改善长期预后的药物,比如血管紧张素、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甚至包括最新的药物诺欣妥;改善心衰症状的药物,比如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强心药。
顽固性心衰怎么治
顽固性心衰是指在常规药物系统的治疗之后,心衰的症状仍不能缓解。治疗顽固性心衰需要知道,第一个,病人自身的因素,包括吃药的依从性、对盐摄入、饮水的控制等。第二点是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是否使用正确,是否使用到位,同时提高自己对医生医嘱的依从性。
语音时长 01:45

2018-06-29

59025次收听

夜间喘憋,端坐呼吸,需警惕心衰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身边的家人或朋友出现夜间喘憋,需要坐起来才能稍微缓解的情况,这样的病人往往是在夜间睡眠时突然出现气短憋醒,同时伴有不能平卧、乏力、咳嗽咯血、心慌等不适。这时不了解情况的家属可能会误认为是咳嗽不畅,痰阻气道引起的,给病人一些止咳化痰药以期缓解症状。而事实上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让专科医师诊断治疗。
02:27
心衰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心衰的治疗方法首先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盐会直接增加心脏的负荷。也要控制可以加重心衰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适当控制饮水及运动;药物方面主要应用倍他乐克、ACEI、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